中科院:H9N2已取代H5N6、H7N9成为鸡鸭主要威胁,须警惕禽流感病毒新变异!
近段时间,全球范围内多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引发广泛关注。那么,我国禽流感形势如何?11月2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以下简称流感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Dominant subtype switch in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during 2016-2019 in China。根据流感中心对2014年至2019年我国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分析,目前H9N2已取代H5N6和H7N9成为我国鸡鸭群中的优势禽流感病毒亚型。
H9N2亚型对鸡鸭威胁在逐步上升
据悉,自2014年,流感中心持续开展我国活禽市场和主要野鸟迁徙路线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和传播动态研究。该研究延续了2014年至2016年流感中心对禽流感病毒的监测预警工作,对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我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091份样品开展禽流感病毒检测和遗传演化研究。研究发现,与2014年至2016年禽流感病毒阳性率26.90%相比,2016年以来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下降至12.73%。这表明,我国针对禽流感病毒的综合防控措施(如活禽交易市场“1110”政策和家禽免疫等)对禽流感的防控发挥了作用。
2016年至2019年我国禽流感病毒流行与分布
与2014年至2016年相比,2016年至2019年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显著下降;H9N2流感病毒成为鸡群和鸭群中的优势流行病毒。本项研究工作在中科院院士、流感中心主任高福的指导下,由流感中心监测网络22家网点合作单位共同完成。
根据研究结果,当前我国禽流感病毒流行形势可总结为一下几点:
1、H9N2亚型已取代H5N6和H7N9成为鸡和鸭群中的优势病毒亚型。
根据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调查数据显示,2012-2016年,我国家禽中分离的23株H9N2病毒,22株属于9.4.2.5分支,仅1株2012年分离的毒株属于9.2.4.6分支。
2、一些新型重配病毒如H7N3(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HxN3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重配产生)、H9N9(H9N2与H7N9病毒重配产生)、H9N6(H9N2与HxN6病毒重配产生)以及H5N6突变体(HA多个抗原位点发生变异)在禽类中出现和传播,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
3、几乎所有的H9Ny、部分H7N9和H6N2毒株、多数H7N3毒株偏嗜或具有人源受体(α2-6-SA)结合力,提示这些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风险在增强。该研究预警了新型变异株和重配病毒对家禽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强调了持续主动预警禽流感等病毒的必要性,对我国禽流感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密切关注水禽源禽流感病毒
尽管H9N2对家禽业的威胁持续增加,但H5和H7等高致病性毒株对行业的威胁也不能放松警惕。
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毕英佐教授在2020国鸡论坛上表示,近些年我国部分地区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有所变化:禽群中分离到的H5N6占比减少,H7N9占比增加。家禽发病从南方转到北方,蛋鸡、白羽肉鸡更易发病。水禽,尤其是鸭仍然是H5N6亚型禽流感的主要感染宿主。2020年H5亚型禽流感病毒仍有45%来源于水禽。水禽源H7N9毒株分离率也在增加,要密切关注水禽源H7N9的致病性。
我国家禽中H5亚型禽流感的主要流行毒株主要集中在2.3.4.4d分支;当前部分流行毒株与Re-11疫苗株相比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以H5N1为代表的2.3.2.1d在我国部分地区散发,分离的毒株较少,与Re-12疫苗株在一个大分支。
此外,根据WHO的数据,长三角分支仍然将是2020年国内H7亚型主要流行分支。流行株和疫苗株HA蛋白相差较大,发生了明显的抗原偏移。
在防控上,毕英佐教授表示,生物安全、疾病监测和扑杀、全进全出、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消毒隔离仍是防控疾病的黄金准则。做好生物安全之后,还需要做好疫苗的免疫,重点关注H5疫苗。一是要持续监测2.3.4.4d分支疫苗株对新流行毒株的保护效果;二是要评估2.3.2.1d分支疫苗免疫的必要性。
来源:新禽况,微生物研究所